喀布尔机场的爆炸声还没散去,英国外交部又给阿富汗盟友捅了个大篓子。两千五百份庇护申请者的个人信息被泄露,这些曾为英军卖命的阿富汗人,如今在塔利班眼皮子底下成了活靶子。有个在赫尔曼德省给英军当翻译的老兵,收到消息时正在喀布尔的地下室啃馕饼,他盯着手机屏幕的手抖得像筛糠——塔利班的检查站就在两个街区外。
当年唐宁街那帮老爷们拍着胸脯保证"绝不会抛弃战友",现在看简直像菜市场小贩的吆喝。前外交大臣拉布在克里特岛沙滩上喝着鸡尾酒批文件的名场面,比《是,大臣》里的官场笑话还离谱。公务员们熬夜处理申请时,首相府却在为救猫救狗吵得不可开交。有个内政部文员私下吐槽:"我们在这拼老命捞人,上头忙着给流浪猫办VIP通道,这他娘叫什么事儿?"
阿富汗的乱局早就有苗头。二十年前美军端着M16步枪给女孩们发课本时,当地老农就嘀咕过:"洋大人能待多久?塔利班可是要回来的。"这话应验得比天气预报还准。2021年8月喀布尔陷落那周,英国大使馆的当地雇员早上来上班,发现铁门上了三道锁,欧美同事连夜溜了连声招呼都没打。有个给英国干了十年的厨子,现在天天换住处,他说塔利班查水表比外卖小哥还勤快。
数据泄露这事就像打翻的芝麻盐,捡都捡不干净。被曝光的文件里连申请人丈母娘的表侄在哪打工都写得明明白白,塔利班拿着这份花名册抓人,比美团骑手接单还方便。有个在巴基斯坦躲藏的前警官,突然收到陌生号码发来的全家福照片,附言是"伦敦的天气怎么样"——他女儿两年前通过"阿富汗安置计划"去了英国。
英国政府这波操作堪称教科书级的甩锅。先是否认三连说系统没漏洞,被媒体锤得没法抵赖了,又改口说会加强网络安全。负责此事的移民大臣说话时眼神飘忽得像考试作弊被抓的中学生,记者追问补救措施,他支吾半天憋出句"正在评估影响"。台下坐着的阿富汗退伍军人协会代表当场摔了茶杯,玻璃碴子崩得到处都是。
那些还在阿富汗等签证的人更惨。有个给英军基地修了八年空调的工程师,每天把护照和备用电池缝在内裤里。他苦笑着比划:"塔利班查手机比丈母娘查女婿还仔细,我现在连外卖软件都不敢装。"他邻居上个月因为被搜出英国公司的工牌,第二天就挂在电线杆上示众,尸体脚上还穿着印着曼联队徽的袜子。
伦敦的官僚们显然没搞懂状况。他们觉得发几封道歉邮件就算完事,殊不知塔利班的复仇名单已经更新到3.0版本。有个逃到伊朗的记者在暗网看到自己的档案,连2016年给BBC当线人的交易记录都在列。他给英国领事馆发了二十封求救邮件,自动回复都是"当前业务量较大",活像火锅店排队取号机。
这场闹剧最讽刺的是,当年跟着英美混的阿富汗精英,现在混得还不如塔利班收编的军阀。前政府部长在伊斯坦布尔开出租车,女议员在希腊难民营教小孩认字母。倒是那些早早和西方切割的墙头草,如今在喀布尔住着没收来的别墅,用着前总统的按摩浴缸。有个跑路到伦敦的前市长助理,现在在唐人街餐馆剁鸭子,他说每次挥刀都想起被扔下的秘书——那姑娘因为帮他整理过英文演讲稿,去年被石头活活砸死。
英国议会最近吵得跟菜市场似的。工党议员举着阵亡英军照片质问"我们的荣誉在哪",保守党大佬们低头刷手机假装没听见。国防委员会的报告写得倒是漂亮,说要加强"信息保护机制",可翻遍五十页纸也没提怎么救那些已经暴露的阿富汗人。有个退伍老兵在听证会上突然抢过话筒喊:"你们在伊拉克阿富汗扔的炸弹,现在炸回自己人头上了!"保安架走他时,全场静得能听见女王画像叹气的声音。
这场持续二十年的烂账,最后买单的还是小人物。在伯明翰的安置公寓里,有个独臂的阿富汗老兵每天盯着电视里的乌克兰新闻发呆。他摸着假肢对社工说:"我们那会儿也这么热闹,现在连狗都不叫了。"窗外飘着英国国旗,屋里挂着赫尔曼德的旧地图,茶几上摆着没拆封的移民局来信——全英文的,他一个字都看不懂。
本报(台/网)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,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。小编写文不易,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,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,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。
申宝策略-股票免费配资-上海股票配资招商-配资官网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